close

土生土長的原生植物

都市需要更多的綠意,但什麼樣的植栽,能提供我們期望的生態功能呢?近年來,許多專家學長倡議應該盡量選擇本土植物。本土植物是相對於外來種的觀念,指的是一個地區的原生植物。理論上,本地物種因為經過長期的演化,已經適應當地的環境條件,所以不需要太多人為的照料,比起栽培外來園藝植物所需的資源少,因此更為環保。另一方面,本地植物也是許多原生動物的食物來源,可以提供他們更友善的棲息環境,是保存原生物種不可或缺的環節。

    不選擇外來種的植栽,也是為了避免許多侵略性的外來植物對本地物種造成生態災難。例如近年來台灣十分頭痛的外來種小花蔓澤蘭,以及在美國瘋狂蔓延的英格蘭長春藤,都因為人為的無心引進,而成為揮之不去的生態夢靨。

    不過定義本土植物就是困難的工作,就像我們很難替”原住民”下精確的第一一樣。到底要多早以前就存在於這塊土地上,才有資格被稱為本地植物?另一方面,因為縣字的都市環境早已和原始環境大相逕庭,一個原本在台灣低漥地區可以生的好好的本土植物,再變成水泥叢林的都市中或許根本活不下去,硬要在都市中重質不適合都市條件的本地植物,反而得投入更多的肥料和水資源來照料。

    因此,要做都市綠化,盡量使用本土植物的大方向沒有錯,但卻不能簡化成為鐵律。個人的見解是,盡量選擇能夠適應都市環境、容易照料,又能夠吸引原生的鳥類、蝴蝶或蜻蜓的植栽。如果有適合這些條件的本地植生物種,是再好也不過了,但如果實在找不到適合這些條件的本地物種,那麼那些已經在台灣都市適應良好,對其他物種也不會造成侵略之虞的”移民物種”,也可以成為第二選擇。

 

本文摘錄自<<好城市,怎樣都要住下來>> 作者: 廖桂賢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ACamp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